如今,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迫切需求,经济数字化转型已成大势所趋。进入万物互联时代,人、机、物都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如何实现庞大、复杂的设备、订单、供应链的跨组织互联互通,以达到资源的有效区分和管理。这就出现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
一、国内产业化情况
我国政府对发展工业互联网非常重视。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工业互联网”,同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6年2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百余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有效推进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2017 年 11 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将“推进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列为主要任务之一。2018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 年)》,提出“标识解析体系构建行动”。2020年,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标识解析增强行动,完善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加速标识规模应用推广,持续建设标识解析节点。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打造自主可控的标识解析体系…加强工业软件研发应用”。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与各地方政府的支持推动下,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已步入快车道。2018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承担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建设任务,现已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和武汉建成5个国家顶级节点,全国各地纷纷加快二级节点部署和应用探索,积极抢抓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窗口期和机遇期,产业界对标识解析体系建设的认知不断加深。截至2021年12月底,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累计接入168个,覆盖航空、汽车、线缆、船舶、机械、材料等30多个行业。目前,国内工业企业积极开展标识应用探索,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并在供应链管理和产品质量追溯方面已初见成效。
二、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作用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由标识编码、标识载体、标识解析系统等部分组成。其中,标识编码是能够唯一识别物料、机器、产品等物理资源和工序、订单、数据等虚拟资源的身份符号,类似于“身份证”;标识编码通常存储在标识载体中,包括主动标识载体和被动标识载体;标识解析系统是能够根据标识编码查询目标对象网络位置或者相关信息的系统,是实现供应链系统和企业生产系统精准对接和智能化服务的前提和基础。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通过条形码、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标签等方式赋予每一个实体或虚拟对象唯一的身份编码,同时承载相关数据信息,实现实体和虚拟对象的定位、连接和交互。因此,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被人们称为“数字世界的身份证”。通过“数字世界的身份证”的建设、推广,工业互联网能够实现人、机、物之间的对话与互联,实现跨组织的数据共享共用。
三、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优势
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出现之前,企业多采用自定义的私有标识体系。很多企业通过使用条形码、二维码、RFID电子标签、IC卡等标识载体,实现物料管理、生产管理、产品管理等应用。当标识信息跨系统、跨企业流动时,由于标识编码不统一,造成企业间无法进行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互,产业链协同水平较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标识不再局限在企业内部管理中,而是被赋予了打通信息壁垒,实现数据交互,挖掘数据价值等更深层次的意义,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应运而生。
1、可信程度高,辐射范围广
与普通二维码等标识相比,工业互联网标识经过公共认证,具备国家公信力,不可篡改。工业互联网标识是全国性的,可实现跨地域、跨行业、跨企业的信息互通。
2、支持多终端解析
与普通二维码需要使用特定应用进行解析不同,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支持二维码、RFID、智能终端等各种载体。借助自动识读技术,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的查询触发,可以是来自企业信息系统、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APP 等多种不同形式,极大扩展标识解析服务主体范围。
3、加速推动数据流动和信息共享程度
目前绝大多数企业使用私有标识,企业外部无法进行识读和应用,降低信息获取效率,造成信息传递壁垒。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采用公共标识,通过与国家顶级节点对接,可实现全球范围信息定位查询,加速信息流转速度。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作为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的重要一环,是实现系统互联和数据交互的重要基础。通过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构建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标识应用场景,可以实现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过程的全面互联,提升协作效率,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架构
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采用兼容Handle、OID、Ecode、GS1、VAA等主流标识技术的整合型方案,其架构由国际根节点、国家顶级节点、二级节点、企业节点和递归节点等要素组成。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吸收借鉴了全球相关研究成果与探索经验,并在实践中积极创新,逐步形成既顺应国际发展趋势,又符合我国产业需求的标识编码与解析服务能力,并促进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的协同发展。
1、根节点
标识体系管理的最高层级服务节点,提供面向全球范围根层级的公共标识服务,并不限于特定国家或地区。中国管理的权限包括86和108开头的前缀,负责中国全球根节点的管理建设、技术研发、运营、二级节点建设和应用推广。
依据《工业互联网标识管理办法》规定,国际根节点运行机构应取得“互联网域名根服务器设置及其运行机构”许可,方可提供工业互联网标识服务。
2、国家顶级节点
我国标识解析体系的核心枢纽,面向全国范围提供标识备案、认证、解析等管理服务。顶级节点既要与各种标识体系的国际根节点保持连通,又要连通国内的各种二级节点。
依据《工业互联网标识管理办法》规定,国家顶级节点运行机构应取得“互联网域名注册管理机构”许可,方可提供工业互联网标识服务。
3、二级节点
直接面向行业和企业提供标识编码分配、注册、解析、数据服务等标识服务的公共节点。二级节点向上对接国家顶级节点,向下对接企业节点及应用系统,担负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二级节点是推动标识应用规模性发展的主要抓手,是构建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重要抓手,探索可持续发展业务模式的关键。
依据《工业互联网标识管理办法》规定,二级节点责任主体(又称标识注册服务机构)应取得“互联网域名注册服务机构”许可,方可提供工业互联网标识服务。
4、企业节点
企业内部的标识服务节点,为企业提供标识注册和解析等服务。企业节点需要与二级节点对接,从而接入标识解析体系中。企业节点可选择独立部署,也可选择托管到二级节点。
5、递归节点
公共查询的访问入口,主要作用是通过缓存等技术手段提升标识解析体系整体服务性能。递归节点收到客户端的标识解析请求时,首先查看本地缓存是否有查询结果,如果没有,则会指向国家顶级节点,直至最终查询到标识所关联的地址或者信息,将其返回给客户端,并将请求结果进行缓存。
依据《工业互联网标识管理办法》规定,递归节点运行机构应取得“域名解析服务”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方可提供工业互联网标识服务。
6、标识注册管理机构
承担面向标识注册服务机构的标识注册和管理,并负责管理注册服务器运行的机构,包括但不限于VAA、GS1、Handle、OID、Ecode等标识注册管理机构。
依据《工业互联网标识管理办法》规定,标识注册管理机构应当取得“互联网域名注册管理机构”许可,方可提供工业互联网标识服务。
Copyright © 2022 内蒙古伊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17004010号-5 蒙公网安备 15060202000373号